2013年,暑假,隻身到了紐約然後紐澤西,最終抵達緬因州的一個小鎮,計畫多年的美國WAT打工計畫從這開始,當我抵達工作地時,發現一切和想像的很不一樣,想像中我會在一個酷暑、遊客眾多,度過一個熱鬧的暑假,但這,只有我一個華人,天氣溫差大,就是地理課本中的「早穿棉襖,午穿紗」,工作在一間小Inn裡,什麼都要做,房務、外場服務生、內場廚房打雜、永遠洗不完的鍋碗瓢盆……
最初的住宿環境很糟、語言的隔閡、一個人的寂廖,種種的Culture Shock(文化衝擊),三不五時的起霧或雨天,思鄉的情緒就會發作,此情無處可消,讓我非常沮喪,幾乎夜夜以淚洗面,覺得度日如年,真的很想家,但我不想回家,不相信自己只有這樣而已。
每日工作一整天後,即使再疲憊的身軀,即使要被蚊子輪番攻擊,還是要縮在Inn裡的一小角使用電腦,因為那是唯一有網路的地方,因為那是唯一能和家鄉聯繫的地方,無論臉書上還是打通網路電話,感受到許多人的鼓勵,每一句的加油,都是支持我走下去的動力。
這小鎮前不著村後不著店,沒有交通工具的我哪也去不了,還好我遇見了一位客人,他看我這樣很可憐,知道別的地方有台灣人在工作,便帶我去說說家鄉話,還請我吃飯,那樣的感動我至今忘不了,就像陷在黑洞中,掙扎到精疲力盡之際,突然伸出一隻救命的手那樣。
工作一個月後,突然得知一直很照顧自己,甚至可說是精神支柱的老闆娘,說要回紐澤西了,獨留我一人在這,加上對住宿環境忍耐已達極限,我一個女生,要面對陰晴不定的老闆、和兩個很不愛乾淨的男人住在一個破木屋,還有隔壁吸大麻的可怕鄰居,種種讓我瀕臨崩潰的事,告訴自己我一定要搬離這裡。
隔日老闆怎樣都不同意我搬出去,就這樣吵了一架還是沒結果,父親又說包裹沒寄到我這,只好到郵局去確認一下,在郵局遇見了一位Jean阿姨,她熱情的和我攀談幾句,但因心情實在很糟便應付地回幾句而已,回到破木屋打開包裹,只是一些在台灣唾手可得的東西、一張不會英文的父親寫的英文發票,就像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,不管四下是否有人,一切難過的情緒爆發,第一次這樣大哭起來。
不過哭不能解決問題,向負責打工計畫的機構說明我的狀況、提出換工作的請求,機構去和我老闆談,Jean阿姨知道我的事之後,便說只要我需要可以住進她家,之後老闆在缺人手的情況下只好答應我搬出去,那晚,Jean和我連夜搬家。
搬家後的生活就像天堂一樣,我可以洗個舒服的熱水澡,睡在非常堅固的床上,有乾淨的廚房,每天還有白飯可以吃,隔日下班回住家又累又渴,Jean早已包好餃子要熱給我吃,吃著熱騰騰的餃子,那是完全想不到的生活,我們只在郵局見過那麼一次面,加上Jean的中國阿姨朋友協助下,能住進這麼溫暖的家,被關心著,覺得幸福無比。
在打工的這些日子裡,著實遇見了各式樣的人,大部分的人都是很善良的,在打工計畫結束後,我開始在美東旅行,緬因、波士頓、費城、維吉尼亞州、紐約,旅行的那些日子,我大多住在客人家,體驗不同家庭的美式生活,也許賺的錢不多,但這些經驗與滿滿回憶已經超重太多。
六秒定律也好,緣分也罷,對我而言人生是一場賭局,你永遠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、會遇見什麼人,這些客人我可能就服務過他們一次、閒聊幾句,他們說如果我到了哪兒可以去住他們家,我相信了,也做了,很幸運的我還能在這寫下這篇文章,在回台灣前問了住在紐約的客人Bunny,為何這麼大膽讓一個女孩這樣住進家裡?她回:「如果我的孩子像妳一樣需要幫助時,我也希望有人能幫她」。
老闆提供的的住宿環境,發霉到不行浴室,凌亂的廚房、客廳。
永遠也洗不完的碗。
大好人Kerry帶我去見其他台灣女孩,還請我吃龍蝦、冰淇淋。
搬進Jean家的第一晚吃熱騰騰的餃子、中國阿姨做的麵。
第一排左:打工結束後旅行第一站到Ogunquit,Maine去玩。
第一排中:波士頓芬威球場,希望能和父親一起在這看紅襪比賽。
第一排右:費城的自由鐘。
第二排左:住在維吉尼亞州的客人,送給我”被火車輾過”的硬幣。
第二排中:不斷的旅行中,睡過的其中一張床,極是舒服。
第二排右:華盛頓的地鐵站都長這樣。
第三排左:布魯克林大橋上的鎖與曼哈頓。
第三排中:紐約客人家的夜景。
第三排右:回台前與紐約客人Bunny合照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